常见问题

科研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问题现状及解决方案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迅速发展,教育规模快速扩张。实验室是高等学校教育和科研的重要场所,这促进了高校实验室教学与科研活动的蓬勃开展,提升了高校实验室对国家科技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

随着学科建设的不断深化,实验教学与科研任务日益繁重,实验室规模持续增加,结构也日益复杂,加之危险化学品的使用、开放程度的增加等因素,作为实验室建设和运行的首要目标,实验室安全工作面临着日益巨大的压力和严峻的挑战。

 11.jpg


高等院校实验室人口集中、仪器密集,危险性相对集中,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也相对复杂。这些特征决定了高等院校的实验室安全工作具有以下特点:


安全事故种类多,具有突发性

  高等院校实验室通常会使用大量的生物化学药品,存有一些有毒甚至具有放射性的物质,且有大批的精密仪器。实验室安全事故通常是突然发生的,且会造成人员受伤或财产受损。根据理论,实验室安全事故可以分为九类,分别是:火灾事故、爆炸事故、辐射事故、生物安全事故、机电伤人事故、危险化学品人身毒害事故、环境污染事故、设备损害事故和设备技术被盗事故。其中,由火灾、爆炸等引起的事故比例最大,其次为用电事故,这些安全事故都给高等院校实验室带来很大的财产损失和一定的人员伤害。

 

安全工作涉及人员广、范围大

  随着高等院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很多高校为了满足建设高水平、多学科大学的需求,纷纷建设新的校区,或与其它高校进行合并,使得实验室的地理位置相对分散,管理相对独立。同时,新增院系及学科均需要教学、科研场所,使得实验室的数量不断扩大,人员也不断增加,这些因素都在无形中加大了安全管理难度用。


  
安全工作需要多部门共同协作

  高等院校实验室安全工作涉及到不同级别的多个部门,在政府层面上需要公安局、环保局、教育局等职能部门,在学校层面上需要公安处、教务处、研究生处等部门,在各院系层面则需要承担实验室具体管理任务的平台、研究室等科研部门。要想做好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就要求各部门和单位紧密配合、积极协作,共同完成高等院校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


高等院校实验室安全工作的现状分析

总体上讲,目前高等院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存在着以下不容忽视的问题:
  
安全投入不足,安全设施落后

由于招生规模扩大、用房面积紧张等因素,各高校实验室普遍存在安全资金投入不足的情况。研究室、休息室合为一体,一些大型仪器设备缺乏足够的安全操作空间,电路老化、消防设施配备不足或维护不力,极易导致火灾发生,易燃、易爆等化学药品存放不达标,易导致爆炸事故、危险化学品人身毒害事故.

实验室的环保设施陈旧,通风系统、排气排水系统不能达标,容易导致环境污染事故一些必要的安全防护设备,如防烟器具、防爆眼镜等配备不足,也易造成人身伤害事故。

此外,有的实验室乱设防护门窗,甚至堵塞安全通道,一旦发生意外,后果将不堪设想。

 

实验室设计规划不合理

高等院校的部分实验室建成年代已久,当年的规划在如今已经满足不了实验室安全工作的需求。

有些实验室在规划时缺乏论证,仅考虑实用性,却对安全标准考虑不足,也有部分实验室在规划时按照专业实验室的要求考虑,建成后却另作他用,这在投入使用后会产生极大的安全隐患。

某些具有放射性或危险性的实验室,在完工后没有进行辐射检测和环境评估,不能达到环保部门要求。设计规划不合理导致的安全隐患严重,一时难以改变,对于安全管理工作有很大的挑战性。

 

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

  由于高等院校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需要多部门的共同协作,而部门之间并没有明确的分工,这容易形成效率低下、责任不明的状况。

部分实验室所属院系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没有安全管理专职负责人员,管理部门下达的安全管理措施不能切实贯彻执行,影响了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一。

此外,学校缺乏对全校实验室安全的整体考虑和规划设计,各个实验室之间相互独立、缺乏交流,难以形成统一的安全保障体系。

 

实验室人员安全意识淡薄,教育培训不足

高等院校的实验室管理需要以人为本,很多实验室安全事故是由于人为原因导致的。现阶段,各高校都把学校发展作为重中之重,但对于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却不够重视,这导致了部分实验室管理人员及学生安全意识淡薄,安全观念不强。

实验室人员在初进实验室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时,一般会格外注意,但久而久之思想上就会松懈,安全意识成为形式主义,为实验室的安全工作埋下了隐患,极易导致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

此外,由于安全意识淡薄,学校或者实验室所属院系很少进行安全相关的教育培训,导致部分人员缺少科学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在出现问题时不能及时、科学的处理,导致了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因此,高校要做好实验室安全工作,就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规范实验室标准化建设,加大安全投入
  实验室在建设之前必须进行严格的安全规划论证,应聘请专业的规划委员会进行设计、论证,并严格按照规划施工,-旦出现安全事故,属于实验室规划问题的应要求规划委员会承担责任。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标准建设配套的安全设施,包括危险化学品存储、通风排气装备、排水装备及电路负荷设计等。对于有特殊要求的实验室,如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应按照专业需求设计特殊的安全设备,保障实验室安全。在实验室的使用、维护过程中,要严格保障实验室的标准化建设,不能随意改建、扩建,确需改建的,必须以安全保障为前提,并由专业人员进行论证方可改造。在实验室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验室特点和安全情况,维护、配备必要的安全措施。高校应加大安全投入,确保各实验室配备必需的安全设施、器具,保障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责任
  制度化是保障高等院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正常开展的必要保障,任何单位和各人都应该遵循安全管理制度要求,推进安全工作开展。首先,学校和各院系应根据自身特点,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岗位责任制度、危险化学药品管理制度、消防设施检查制度、仪器操作制度等一,让实验室人员在安全管理问题上有章可循。其次,高校各部门应明确自身责任,提高管理效率。在制定安全制度的基础上,各部门既要协同合作又要分工明确,在各自职责范围内抓好安全工作,才能在整体上保障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高效运行。最后,各实验室应设立专职安全管理责任人,负责学校及院系实验室安全工作的落实及检查,及时落实学校安全工作,排除安全隐患,反馈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使得安全管理体系畅达、规范。

  加强安全教育, 提高安全意识
  高等院校实验室安全教育是保障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手段,也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各实:验室要建立严格的准入制度,在学生进实验室之初,就要进行实验室安全教育和考核,未经过考核者不得在实验室从事研究、学习活动。根据专业特点,为实验室人员发放安全手册,如生物安全手册、机械设备安全手册等,把安全培训贯穿在日常的科研活动中。此外,还可通过举行安全知识竞赛、模拟安全事故现场等多种多样的形式,提高学:生学习安全知识的积极性,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同时,安全教育还要与高校的教学活动紧密结合,学校应开设专门的安全教育课程,使学生对国家法律法规及实验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有系统、全面的了解,学习科学的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

  加强实验室安全检查
  实验室安全检查是发现安全隐患、落实安全措施的重要手段,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基础工作。通过安全检查找出不足、查出隐患,督促实验室整改,可将安全事故消灭在萌芽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各主管部门应不定期对各实验室进行安全检查,彻底排查隐患,对于有安全问题的要提出具体整改措施,并跟踪检查,直至隐患消除。各实验室应专设安全责任人,负责实验室的日常安全检查,有问题及时解决并向主管部门反馈汇报。此外,实验室安全检查应列入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实现常态化、制度化,而不应只停留在表面,搞形式化、突击化。


开云手机官方网站入口电 话
开云手机官方网站入口地 图
开云手机官方网站入口产 品
开云手机官方网站入口咨 询